【当前热闻】【牛角评论】《强迫孩子吃不爱吃的食物,这是病,得治》
2023-05-30 21:13:53 来源:凯迪网

最近,知乎上有这样一则帖子很火,浏览量高达2916万。 发帖人问的,是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:“孩子就算饿死也不吃韭菜馅的饺子,怎么办?”评论区里和我一样困惑的人不在少数:家长为什么这么执着于让孩子吃不喜欢的韭菜饺子?该如何看待这件事?请听本台特约评论员牛角的评论《强迫孩子吃不爱吃的食物,这是病,得治》

昨天在豆瓣上看到一个网友讲述他妈妈给他准备早晨的故事。这位网友上学的时候,他妈妈每天早晨五点准时起床准备早餐,一般忙活半个小时,五点半叫他起来吃早餐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上学的孩子往往有一个特点,就是觉不够睡。但是不行,必须起来,否则早餐就凉了。网友跟妈妈说,能不能晚点做早餐,但是不行,他妈妈已经习惯了早起,他必须跟着妈妈的习惯走。而且妈妈这么辛辛苦苦做早餐,容易吗?别挑三拣四的。

在这个故事下面,最高点赞的留言是这样的:这位母亲主打一个控制和自我感动啊。而知乎上执着于让孩子吃韭菜馅饺子的家长,这份执着的背后,其实和挑不挑食没关系,他们想要的也是对孩子的绝对控制。换句话说,我几点起你几点起,我吃什么你吃什么。

类似的情况在亲子关系中我相信不算少,但是很显然它并不是一个很健康的亲子关系。这也就涉及到了心理学范畴的内容。

心理学家武志红把这种亲子关系称作是“大家长主义”,而它背后的心理机制是由于孩子独立而带给家长的“分离焦虑”。

我们常常提到“原生家庭”这个概念,而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,原生家庭为彼此提供了一种共生关系。这种共生关系为彼此带来了一种粘稠感,就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黏黏糊糊分拆不开的感觉。

而当子女慢慢长大成人,想要摆脱这种粘稠感,渴望获得独立的清爽感,就会遇到来自父母方面的阻力。当然这个阻力有大有小,表达方式也可能不太一样,这就跟父母的性格关系密切。

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把人的性格分成了四种,其中两种人格就会深刻影响亲子关系。一种是统治型人格,另一种是依赖型人格。顾名思义,那种强迫孩子必须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的父母,就属于统治型人格。

这里需要强调的是,统治型人格和拥有领导力是两回事。虽然总是有控制别人的冲动,但他们未必真的有能力控制别人,因此他们反而可能四处碰壁,然后怨天尤人。

而拥有统治型人格的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,就很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。这种人格的特点是缺乏主动性,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别人帮助自己拿主意,或者把一切安排好。比如我们常说的“妈宝男”,就是典型的依赖型人格的体现。这显然不是一种健康的人格。

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摆脱亲子关系中的这种粘稠感,获得彼此更加独立平等的清爽感呢?武志红认为,这需要双方首先意识到这个问题,然后共同努力推开彼此的距离。

妈妈要鼓励孩子独立,父亲要多少像把孩子赶出家一样推开他,这样虽然孩子会对父母有不满,但在走向分离时就轻松很多。

即便父母有这份意愿,孩子仍然需要有一份狠劲。这个意思是如果在走向分离和独立的时候,父母会痛苦得要死,我还是要走出去。

而这一切,可以从表达自己合理的观点开始。比如跟妈妈说,我不爱吃韭菜馅饺子。

文章来源:原创·吉林新闻综合广播

编辑:牛角、王睿旸、王浩懿

审核:怀楠

监制:张永华 钟晓

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

标签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上一篇: 油价迎年内第四涨,加满一箱油多花4元

相关新闻

保险时讯